经络导引养生功的练习方法

  • A+
所属分类:经络养生

经络导引养生功是根据气功的原理,在经络循行的基础上自创的一套祛病健身的功法。它把小周天和大周天结合起来,能起到通经活络、通畅气血、引气归元的作用,使元精、元气、元神充沛,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健身延年的目的。
“经络导引养生功”,经络导引养生功把小周天和大周天结合起来,能起到通经活络、通畅气血、引气归元的作用,使元精、元气、元神充沛,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健身延年的目的。它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时间1~5分钟。
经络导引养生功共分为六步。
第一步:练功前的准备,采取端坐式,项挺直,目向前平视,闭口、舌抵上腭,全身放松,思想安静、洒脱,自然呼吸,气要均匀。
第二步:以意领气,先由会阴(在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开始上入发际,沿任脉的关元、神阙、膻中、天突、廉泉到头顶;沿督脉由头顶下行至风府、大椎、至阳、命门至尾闾骨(即尾骨),归会阴,再上入小腹。
第三步:由小腹向左行至气冲、髀关,沿足阳明经直下到内庭(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走足心涌泉,再从足三阴(大腿的内侧)由下向上行经阴廉(气冲穴直下二寸,大腿根部)到气冲穴,右侧循行路线与左侧运行方向相同。
第四步:由气冲穴到任脉的曲骨穴经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到天突。
第五步:由天突向右经腧府、中府到肩井、巨骨、肩髎穴,沿手阳明向下到阳池,再分别下行至大、食、中、无名、小指之后,从手三阴由下向上到极泉(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经中府、腧府,到天突穴,再向右行与左侧运行路线相同。
第六步:由天突向上到廉泉穴,因舌抵上腭,使任督相通,经气到头顶,再向下到风府,沿督脉直下至尾闾,回归会阴,再上行至丹田到终止。
经络保健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这里再为大家介绍一种五穴按摩养生功,配合经络导引养生功,保健效果会更好。具体方法如下:
气海穴按摩法
气海穴,即道家所称的丹田部分,为全身的重心,位于脐下一寸半。按摩此穴,可促使肠胃蠕动,使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穴的位置,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用左掌心,以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
命门及肾腧按摩法
命门穴位于第三腰椎突出下。肾腧穴位于第四腰椎下旁开3~4寸凹陷中。经常按摩命门及肾腧二穴,对心、肝、肺、脾、胃、肾和生殖功能,以及循环系统与血压等均有极大益处。
方法:将两掌心相对搓至发热,贴着后背第二及第四椎两旁3~4寸部位,用力上下摩擦,每做50下,再将两手心搓热继续摩擦,做4次,共计200下,则周身发热,并有微汗。
足三里穴按摩法
足三里穴位于左右两外膝眼直下三寸约四横指处,经常按摩此穴能增强体力、缓解疲劳、健脾健胃,预防多种疾病。
方法:分别以左右大拇指对两膝足三里穴各按摩100~200次。
涌泉穴按摩法
涌泉穴位于脚掌底中央稍前三分之一处,按摩此穴,对大脑皮质神经是一种良好的刺激,能够通过神经反射,使人感到轻松舒适,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
方法:端坐,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涌泉穴,不计数,以脚心发热为止。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涌泉穴,也是以脚心发热为止。
小贴士
肩髃: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肩后下方呈凹处。

浅谈经络养生

在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中,经络学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传统养生家们也十分重视经络对人体的作用。在《内经》当中曾如此写道:“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在此处几乎把经脉提高到了一个可以决定生死、调节虚实的极为重要地位,显然,经脉对于养生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了。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现如今大家对于疾病的预防更为在意,街上各种经络养生店的开张,让我对此养生有了更为强大的视觉冲击。由于我本身是名护士,对于养生方法也颇为看中,曾多次带我一起享受最为自然地养生方法。最让我感受独特的就是泡脚了。一开始心中充斥着各种紧张感,怕痒、怕疼等等。但当洗脚按摩成为一种习惯后,让我每一次都充满了无比的期待感。在中医学上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60多个穴位。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如果经常用温水洗脚,能刺激足部穴位,增强血液运行,调整脏腑,疏通经络,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除邪的目的。因此,当泡完脚,热度从脚上慢慢消退后,此刻的入睡必然是如此得酣甜。

在经络养生中,主要以运行气血为基础,以紧密脏腑联系为关键,最后达到经络畅通,此乃养生之根本。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两大类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正如《内经》所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气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为阳;血是食物通过胃消化产生营养物质即津液,入血脉之中,为阴。两者密不可分,气血和则百病消,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因病而衰。在《内经》中又有这样提到 “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从中可知,气血与健康长寿的关系非常密切,气血不足,何谈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脾胃所化生的气血必须依靠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才能被输送到人体各部。十二经脉如同交通主干线,运送着重要的营养物质到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气血的温养濡润后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经络通过运行气血,实现其协调阴阳的作用,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人体的健康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内经》书中,把人体看做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人体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与外部环境保持统一和平衡。而达成这一整体与部分和谐的画面需要经络的各方面调节。《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经络巧妙得将人体脏腑、形体诸窍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灵枢·经脉》中则以心为例,道出了十二经脉与各相应的脏器之间紧密联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人体的一切生命体征都围绕它进行活动。心脏的停止搏动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从养生方面来看,心为主体,其余脏腑为副体,心的不稳会以小见大的放射性地扩散到身体每一处,让你感受到心的颤动。但从经络系统的角度而言,心发挥君主之官的作用、体现养生之大主的作用则是通过经络与其它脏腑器官的联系体现出来的。心通过经脉、心系、经别,联系其它脏腑,从而为脏腑之主,行君主之令,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发挥养生之大主的作用。由于经络和脏腑密切相关,协同合一,共同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达到调理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就如在上文提到的经脉作为交通主干道的作用,它连接各个脏腑,是重中之重的VIP通道,经络不通畅,脏腑失去正常联络,其生理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则会出现气血阴阳失调失和,抵抗力下降,此乃疾病产生的内在依据。故《医论三十篇》强调:“人之经络不通,则转输不捷。”十二经脉的畅通对于健康长寿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的作用。“气”作为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活力强劲且不断运动的特性。循经络运行之气,简称经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经络的部分,是经络自身的生命活动,在体内呈双向运行。众所周知,经络有着4大功能:网络周身,联通整体;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映病症;传导感应,调整虚实。这4大功能的发挥,离不开经气的正常运行,如果经络不畅,则经气运行紊乱,严重者甚至达到脏腑俱坏,导致生命危殆。疏通人体经络,使全身气血运行流畅,阴阳协调平衡,实现真正的养生之态。

用药通其里,由内及外,以和气血。其理一而已矣”。就像在街上的很多推拿店,那里的人用运用针灸选穴,气功运气,得到一种内服外用的效果,最终达到经络的畅通,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养生过程中,任何方法都要追随自然规律的变化,不要逆时逆季节,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进行有氧活动,让机体一直处于动静结合、劳逸结合的状态,保持气血、经脉的通畅,真正达到养生之道。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