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连仲教授五水穴及其临床用法浅析

  • A+
所属分类:中医针灸

摘要:武连仲教授熟于经典、善于总结和创新,创立治神、升清降浊、针刺镇痛等针法,临证配穴精妙。武老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出“五水穴”,即“正廉泉、曲泉、复溜、阴陵泉、尺泽”五穴。因此五穴命名上与水相关,功效上在调节水液布散、运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故称为”五水穴”。文章介绍“五水穴”配穴理论及武老“五水穴”临证应用。
关键词:五水穴;针灸疗法;名家经验;武连仲
武连仲教授,天津市名老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师从北派针灸大家高季培、南派名家“金针蒋伯鸾”,学识渊博,精研医理,擅于中西医诊断治疗,笔者有幸侍诊其侧,获益匪浅。现将武老临证常用“五水穴”整理如下:
“五水穴”指“正廉泉、曲泉、复溜、阴陵泉、尺泽”五穴。因此五穴命名上皆与水相关,功效上在调节水液布散、运化中都起到重要作用,武老将其总结为”五水穴”。依此五穴功用划分,又可将“五水穴”称为“补水三穴、消水二穴”。
  1 补水三穴
“补水三穴”为“正廉泉、曲泉、复溜”三穴。任脉主一身之阴,为人体阴经之汇,主全身水液代谢,取任脉正廉泉穴以补一身之阴。肝、肾为阴经水液之源,肝经取曲泉穴、肾经取复溜穴,以滋阴补水、养血生津。“补水三穴”临床常用于治疗津血不足、髓海空虚、筋脉失养、阴虚火旺等证。
1.1正廉泉,即廉泉穴。武老对廉泉穴有“一穴三刺”独到见解,为区分三廉泉[1]中前廉泉和上廉泉,称廉泉穴为”正廉泉”。正廉泉为任脉穴,《针灸甲乙经》称廉泉穴为“本池”,本,根本也。池,储液之器也。“本池”意指本穴为任脉水湿的收聚之地。此穴又为任脉和阴维脉气血之汇,故取之可填精补髓、滋阴补水、养血生津。临床常用于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2]、舌强不语、阴虚火旺型失眠、髓海空虚所致痴呆等症。武老于临证中亦常使用正廉泉穴配合“五心穴”[3]治疗因秋季性燥,肝肾亏虚型痉挛性斜颈患者出现的症状反复,收效甚佳。临床操作使用0.25 mm×40 mm不锈钢毫针直刺2~5分,术者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使针体顺时针旋转360°,施以雀啄补法,行针10~20 s,令局部有酸麻胀痛感。雀啄补法要掌握针刺幅度小、频率快、雀啄时针下皮肤处于提拉状态,略高于周边皮肤。
1.2曲泉穴。曲,隐秘也。泉,泉水也。意指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聚集。曲泉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合穴,五行属水。肝经五行属木,取曲泉穴有“滋水涵木”,“补母实子”之意。因肝肾同源,针刺曲泉可滋补肝肾、柔筋、健脑补髓。又《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故针刺曲泉穴又可济火清热,达“壮水之主,以治阳光”之效。针刺曲泉穴临床常用于眩晕、健忘、腰膝酸软、发热、中风、痉挛震颤等症。曲泉穴进针后施捻转补法,留针25 min。
1.3复溜穴。《针灸大成》谓:“病人脉微细几于不见者,取此穴刺至骨,待脉回乃可出针,亦复溜之意也。按脉微细,乃肾气衰弱之极也。物极则反,本穴犹地雷之复也,故名之以复。”而曰“复溜”,即复溜穴意取此穴经脉复来。复溜为肾经五腧穴之经穴,五行属金。肾经五行属水,故复溜穴为肾经母穴。针刺复溜可补肾滋阴、填精益髓、养血健脑。临床常用于脑髓不足之眩晕、痴呆等症,亦可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下肢挛萎、肌力未复而肌张力偏高状态[4]、特发性震颤[5]等症。复溜穴进针后施提插补法,激发窜、动、抽针感,得气后不留针。
  2 消水二穴
消水二穴指“尺泽、阴陵泉”二穴。《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开鬼门、洁净府”,意指通过发汗、利水以调津液。肺、脾二经在水液代谢中起布散、调节作用,故取肺经尺泽穴,脾经阴陵泉以达畅运之效。
2.1阴陵泉,“阴”,阴阳之阴;“陵”,山陵;“泉”,水泉。脾经合穴,五行属水。脾为阴中之阴,运化水湿,升清降浊。故阴陵泉功效“健脾利水、通利三焦、通经活络”。临床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困难、月经不调等症,武老于临证中亦曾使用阴陵泉穴治疗会阴神经痛。阴陵泉进针后施提插泻法,可激发窜、动、抽针感,得气后留针25 min。
2.2尺泽。尺,度量单位,前臂从腕部到手肘为十二寸,古称一尺。泽,有普及全身之意。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五行属水。尺泽穴为肺经子穴。泻尺泽穴可“降肺气利水、泻火降逆”。肺主行水、宣發肃降、推动并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肺为水之上源”,对水液输布失常的痰饮、水肿等病证,可用宣肺利水和降气利水的方法进行治疗,即“开鬼门”之法。尺泽穴临床除用于治疗中风后上肢阴急阳缓之证外,亦常用于治疗癃闭、咽喉肿痛及本经肺系病症。尺泽穴进针后施提插泻法,可激发窜、动、抽针感,得气后留针25 min。
  3 结论
武老治学严谨、对学生倾囊相教毫无保留,其学术思想尽显名家风范。“五水穴”是武老基于经典所思,临床40余载不断实践、总结出的经验精华,临床疗效确切。“五水穴”是武老对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津血运化思想的总体现,不同于“五心穴”固定配穴,可单独使用五穴中某一腧穴或若干腧穴,但取穴如用药,都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据证用穴。其次,在手法操作上,熟练做到“轻、巧、快、弹、借”[6]六字,方能在临床实践中达到“五水穴”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范江俊,高淑红,武连仲.武连仲教授运用“三廉泉”经验介绍[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2):34.
[2]解越,武连仲,李军.武连仲教授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脑卒中经验[J].中国针灸,2004,24(1):66-69.
[3]焦素林,武连仲.武连仲临证运用“五心穴”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692.
[4]戴琛,张春红,武连仲.武连仲针药结合治疗肌张力障碍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2):252-255.
[5]刘晓霞,武连仲.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特发性震颤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96-97.
[6]刘敬,郭义,武连仲.武连仲教授针刺手法拾珍[J].中国针灸,2014,34(5):487-490.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